我要上課,主要是講經濟自主創新,不知那位大蝦有與之相關的講稿。

熱心網友

cctv經濟大講堂之成思危:自主創新與中國現代化     中國經濟大講堂,本期主講嘉賓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成思危   暢談自主創新和中國現代化,   打開關于中國經濟創新的問號。   主持人:   電視機前的觀眾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特別節目《中國經濟大講堂  成思危先生,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   1935年6月生,湖南湘鄉人。   1951年12月參加工作,1983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94年至96年任化工部副部長, 1996年任民建中央主席。 1998年3月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成思危先生不一遺余力地推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他的《關于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在1998年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被列為一號提案。在他的倡導下風險投資在中國才真正開始引起政府和國人的重視。   主持人:   成先生您好,謝謝您來到我們中國經濟大講堂,我知道您今天準備的演講主題就和創新有關,是自主創新和現代化的關系,這和我們聽到您很多的演講不一樣,為什么今天選擇這樣一個主題做演講。   成思危:   這原因是第一我講經濟講太多了,沒有太多創新了,所以我大家可能都聽過我的觀點,所以我今天換一個主題。   主持人:   成先生從自己做起開始創新,我們為他的創新鼓鼓掌。   成思危:   第二是我覺得創新非常重要,但是我們現在對創新很多理解我覺得還有一些不夠完整或者說欠缺的地方,所以也愿意利用這個機會談一談我對創新的理解,那么第三是因為我多年來我是搞研究工作,然后搞科技管理工作,那么近年來在積極地推動風險投資事業,那么這跟創新都很有密切關系,所以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來宣傳推動創新的重要性,所以我選擇了這么一個我平常不大談的題目,我跟大家探討,希望跟大家交流,如果我的觀點有什么偏頗之處,也希望大家指正。   主持人:   成思危先生曾經告訴我他一個月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第一線做調研工作,所以我相信今天這個題目當中包括了他很多調研成果也包括了他很多思考,讓我們用掌聲一起揭開今天的演講。   你知道是誰最早提出創新的理論嗎?   今天中國的創新是什么?   “大家知道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成思危將為您打開這些問號。   成思危:   大家知道創新的基本定義是指引入或者產生某種新事物而造成變化,那么創新理論最早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雄彼德1912年經濟發展理論這本書里提出來的,他當時提出來的定義是說,創新是指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組合,包括開發一種新的產品,從用一種新的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獲得或者控制原料或者半成品一種新的來源,以及實行一種新的組織形式,他當時提出就這五個新,都屬于創新,那當然他從1912年到現在已經快一百年了,創新的概念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從最初的概念,演變到今天我們認為創新本身還是指的是引入或者產生某種新事物,并且造成變化,所以創新和發明是不一樣的,創新不一定都是發明,當然發明肯定它里頭有創新,所以這一點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大家知道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本身來說,它不僅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保證,企業如果沒有創新它就沒有辦法生存和發展,所以我常跟一些企業家說過,你企業家的成績只是過去,永遠你是面臨,每天都要面臨新的挑戰,你不斷地要創新,所以企業家考慮的不是今天干什么,而是要考慮明天干什么,因為今天干什么日常工作都有人做,重要的是考慮明天干什么,同時創新也是一個國家,特別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就是一個簡短的前言。   下面我談談三種類型的創新,創新可以說大體有三種主要類型,就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   技術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的服務引入市場,實現它商業價值的這個過程。   管理創新是指把一種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組織形式引入企業,或者國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應的效果的過程。   而制度創新呢,則是指將一種新關系新體制或者新機制引入人類的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并且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過程,關于這些在我主編和我作為主要作者的一本書就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企業管理面臨的挑戰和對策這本書里,我們這些觀點有比較詳細的闡述。   那么首先講技術創新,剛才說了技術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服務引入市場,來實現它商業價值的過程,那么這種創新呢,大體可以說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屬于跟隨創新,就是說別人有一個創新了,那么你呢,在它的基礎上或者在它的外圍,再去發展新的東西,你比如CDMA手機,這個韓國CDMA手機是從美國引進的,它的核心技術還是美國的,但是呢,韓國近年來它對CDMA手機的一些外圍技術它做了很多的創新,所以它也掌握了很多這個方面的這個專利,所以這樣的話,它就是等于是在別人的基礎上,跟隨著在外圍發現了很多創新,那么這種創新呢它本身也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盡管它現在核心技術還是要交給美國專利費,但是它外圍的專利技術已經使得它CDMA手機已經樹立了比較良好的基礎了。所以像韓國只有CDMA,到韓國GMS手機去沒用,它只有CDMA。   第二種類型創新叫集成創新,所謂集成創新就是把現有技術的組合,組合起來而創造一種新的產品,新的東西,這個里頭最典型的就是復印機,復印機在它創新出來之前它的所有的技術都是成熟的,但是要把它組合起來變成復印機,這個技術它是這個創新出來的,所以這個是集成創新。   當然還有一種是原始創新,原始創新是從一種發明開始,那么我們說企業要具備自己的研究開發能力,所以現在來看呢,在國外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根據行業的不同,一般是從3%到10%多,特別是高科技的行業,像IT,像生物技術,制藥,等等這些行業,它的研究開發費用都是要占到它銷售額的10%左右,那么有企業的研究開發隊伍也是非常強的,那么所以這些企業要保持這樣一個能力才能不斷創新,因為如果企業不能創新,它就在市場的競爭中就很難立足。那么另外一個方面企業對市場的需求要有敏感性,這主要表現在要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改進老產品,或者開發新產品,我剛才說了,你比如美國杜邦公司開發的尼龍,尼龍大家知道在投入市場初期的時候,只是用來制造降落傘和尼龍絲襪,到1945年就把尼龍擴大用途,就用于紡織用的精紗,1948年擴大到輪胎,作為輪胎的簾子布,1955年把尼龍的用途擴大到用來做膨脹紗,1959年把尼龍用來作為地毯紗,大家知道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當它一個用途的產品需求飽和以后,他開發出一個新用途,于是又打開了它的新的周期,這樣不斷地開發新用途,就使得尼龍應用的面越來越廣,產品的生命周期就延長了,使它不斷能保持盈利。   那么所以我們說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敏感性,也是創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那么通過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可以使企業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生產他人難以模仿的產品,這樣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有利于企業走上技術創新為核心的這種集約式的發展道路,這是第一種創新。   你是否遇到過市場逼迫你創新的壓力?   從重視經驗到重視管理科學,從重視管理科學到重視企業文化,   來聽聽,成思危先生的企業創新三部曲,   分析創新,解讀創新   中國經濟大講堂,解答這些問題   成思危:   第二種創新呢,第二種類型的創新是指管理創新,所以現在我們對創新的理解很多人就只理解成為技術創新,這個是不對的,創新是包括了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三個方面,所以第二種類型是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指把一種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組織形式,引入企業,當然也可以包括政府的管理之中,并取得相應的效果的過程。那么我們這個從管理的發展過程來看呢,大體上這個有三種,有三個階段,或者說以三種管理方式為主的這樣的一個發展的過程,就是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大家知道管理最初的時候是靠人的經驗,靠管理者的經驗去進行管理的,那所以這個呢就是以經驗為主的階段,這個在十九世紀前差不多都屬于這種,那么十九世紀末葉到二十世紀初葉,科學管理開始興起,那么第一種趨勢,就是說你這個科學管理分工分得這么細產生一個問題,就是每個工人他每天就簡單的操作,簡單的操作他就沒有創新的積極性,因為我每天反正就擰這幾個螺絲釘,我關心什么全局呀,關心什么創新呢,第二是由于你分工分得這么細,必然你的組織層次就是多層次的要有很多級,那么大家知道,每多一級這個信息的傳遞就容易多一個失真的機會。講一個笑話,比如小李看見老張上醫院,他可能跟小王說,老張上醫院看病去,小王呢跟小陳說,哎呀,老張上醫院看病,看來病得可能不輕啊,等小陳跟大李說,哎呀,老張病得挺重的,沒準是癌癥,等大李跟王科長說,你知道嗎,老張得癌癥了,這王科長再向領導一報告,老張得了癌癥,咱們得趕快采取措施啊,結果最后這個領導一問老張你上醫院了,是,你干嗎去了,我給愛人拿藥去了,根本沒有生病,由于層次太多造成信息傳遞的失真。就容易造成指揮上的失靈。   第三,由于你這么多分工,你必然有很多的部門,大家知道阻力最容易發生在部門之間,因為這個部門認為我非常重要的事 那個部門認為不著急,因為不是對我非常重要,所以這樣組織的效率就差了,你比如說客戶打電話給一個部門,說我家的電話壞了,你是不是修理修理,這個部門可能記錄下來了,但是打電話給維修班的時候,(維修班說)著什么急?今天下班了,明天再說吧,因為他也不著急,所以這樣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這種情況底下,從八十年代開始,美國有兩個教授海默、查比就提出了要重組業務流程,把業務流程重組,要改變那種分工細的情況,要讓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獨立自主的管理的層次,那么他就可以發揮它的積極性,這樣同時使組織變成扁平的,這樣提高組織的效率,減少信息失真,減部門間的扯皮和摩擦,所以,不信你們可以看,哪個機構部門機構越多,它扯皮的事越多,道理就在這里,所以這就是組織上管理上的創新。   管理上的另一個創新就是文化管理的興起,就是我說的第三階段,八十年代以后,由于這樣企業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隨著企業業務流程的改組,同時也就提出一個問題,用什么辦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這個是說不是靠科學的監督的辦法,而是要靠文化的手段,所以就開始注意到把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手段,那么企業文化它外在的表現就是音像,楷模,儀式等等,你比如說你們校慶出本畫冊,拍個錄像片,這個就是音像資料,讓大家以你們學校為自豪,楷模就是我們先進工作者了,等等,表揚,還有儀式,你比如說建校多少周年搞個紀念活動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外在的,內在的實質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企業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大家才能夠把職工凝聚起來,來努力實現管理的目標,所以呢,文化管理外在的形式是需要的,外在的形式都是為了增強內在的價值觀,對吧,比如說清華的吧,厚德載物,自強不息這些都是一種價值觀,因為有這種價值觀,通過你們校慶通過你們出畫冊 通過表揚先進優秀學生逐漸樹立這種價值觀,所以這也就是管理創新的兩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   我曾經到樂凱膠片廠去,我跟他們的人員就說,我說像你們這種膠片廠更得樹立質量意識,為什么?你的膠卷比別人便宜,人家買你膠卷結果去旅游,一照像,回來一曬出來,青面,臉是青的,他的損失就不是這個膠卷的錢,你說我再賠一個膠卷,沒用,他旅游花那么多錢,那么多經歷怎么辦,所以你們要知道,出這么一件事就可能把你整個牌子給你砸了,所以這些就是我們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這是管理創新。     我覺得這個就是這樣,這個第一我覺得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就是一種求實的精神,和一種善疑的精神,所謂求實,就是你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學會你的知識,這是必須的,如果你不認真學 就老想創新你絕對創不出來,創新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才能創,所以一定要學好你的知識,這點非常重要,但是也要善于從里面提出問題,書本上的東西,或者老師講的東西,不見得都對,或者說也可能進一步推敲的余地,你要能善于能從這里面提出問題來,所以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不能像,不能什么都是對對對,對對對,那就不行,也應該看,這里頭有沒有值得推敲思考的地方,包括我們在生活上在很多問題上,都會思考,就是說社會上有個什么樣的需求,如果這個需求我抓住了,可能就是一個商機,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創新,所以我覺得在大學生來說,當然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大家不可能都做比爾蓋茨,都是中間輟學去 像比爾蓋茨、楊致遠輟學去辦企業,那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是我想這種精神應該有,這種就是永遠保持一種好問,勤學好問的精神,學問學問,光學不問那是傻讀書,光問不學那是亂讀書。   主持人:   希望所有的學生朋友以此共勉,我們在這里特別感謝成思危先生來到我們今天中國經濟大講堂,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成先生帶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提法,他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兩類,大家剛才都聽到了,一類是頭腦國家是生產和輸出知識的,一類是軀干國家,是接受和運用知識,我們作為13億國家的大國,我們不能滿足于軀干國家,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頭腦,我們有自己的創新,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創新結果,這是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對發展變化的中國,面對這樣那樣的思考和困惑,我們的節目愿意和大家打開中國經濟的問號,好我們感謝成思危先生,下一期中國經濟大講堂再見 原文地址: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