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干地胎的凹槽必須與輪軸垂直,并且在輪胎接觸表面表示完整。 1 、干地胎前胎未使用前必須有4條清晰的凹槽: - 沿輪胎表面對稱分布; - 在輪胎接觸面至少寬14毫米,下表面必須在10毫米以上; - 下表面上的深度至少達到2。5毫米; - 間隔50毫米(±1。0毫米)。 除此之外,前胎凹槽總寬度不超過270毫米。 2、干地胎后胎未使用前必須有4條清晰的凹槽: - 沿輪胎表面對稱分布; - 在輪胎接觸面至少寬14毫米,下表面必須在10毫米以上; - 下表面上的深度至少達到2。5毫米; - 間隔50毫米(±1。0毫米)。賽道濕滑時使用濕地胎(半雨胎)。 濕地胎(半雨胎)在未使用前,接觸面積不能超過280平方厘米(前胎)或440平方厘米(后胎)。接觸面積按照垂直于輪胎中線的對稱面積計算,前胎測量200毫米×200毫米,后胎測量250毫米×250毫米。測量標準,只對深度大于2。5毫米的孔隙處進行測量。賽道完全被打濕時使用全雨胎。 全雨胎在未使用前,接觸面積不能超過240平方厘米(前胎)或375平方厘米(后胎)。接觸面積按照垂直于輪胎中線的對稱面積計算,前胎測量200毫米×200毫米,后胎測量250毫米×250毫米。測量標準,只對深度大于5。0毫米的孔隙處進行測量。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o。
熱心網友
干地胎的凹槽必須與輪軸垂直,并且在輪胎接觸表面表示完整。 1 、干地胎前胎未使用前必須有4條清晰的凹槽: - 沿輪胎表面對稱分布; - 在輪胎接觸面至少寬14毫米,下表面必須在10毫米以上; - 下表面上的深度至少達到2。5毫米; - 間隔50毫米(±1。0毫米)。 除此之外,前胎凹槽總寬度不超過270毫米。 2、干地胎后胎未使用前必須有4條清晰的凹槽: - 沿輪胎表面對稱分布; - 在輪胎接觸面至少寬14毫米,下表面必須在10毫米以上; - 下表面上的深度至少達到2。5毫米; - 間隔50毫米(±1。0毫米)。賽道濕滑時使用濕地胎(半雨胎)。 濕地胎(半雨胎)在未使用前,接觸面積不能超過280平方厘米(前胎)或440平方厘米(后胎)。接觸面積按照垂直于輪胎中線的對稱面積計算,前胎測量200毫米×200毫米,后胎測量250毫米×250毫米。測量標準,只對深度大于2。5毫米的孔隙處進行測量。賽道完全被打濕時使用全雨胎。 全雨胎在未使用前,接觸面積不能超過240平方厘米(前胎)或375平方厘米(后胎)。接觸面積按照垂直于輪胎中線的對稱面積計算,前胎測量200毫米×200毫米,后胎測量250毫米×250毫米。測量標準,只對深度大于5。0毫米的孔隙處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