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不知道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相信自己有一個獨立的、特殊的和個別的身分;但如果我們勇于面對它,就會發現這個身分是由一連串永無止境的元素支撐起來的:我們的姓名、我們的「傳記」、我們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就把安全建立在這些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因此,當這些完全被拿走的時候,我們還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嗎? 如果沒有這些我們所熟悉的支撐,我們所面對的,將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一個令我們焦躁的陌生人,我們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卻從來不曾真正面對他。我們總是以無聊或瑣碎的喧鬧和行動來填滿每一個時刻,以保證我們不會單獨面對這位陌生人。 這不就指出了我們生活方式的基本悲劇嗎?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身分之下,一個神經兮兮的童話世界里,跟《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假烏龜差不多。在激情的催眠之下,我們太過著迷于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蓋在沙上。這個世界似乎真實得讓我們可以相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們的幻想,并把我們逐出隱藏的地方為止。因此,如果我們對更深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們會變成什么模樣呢? 當我們死亡的時候,萬般帶不去,尤其是我們如此鐘愛、如此盲目依賴、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我們的心卻也不見得比我們的身可靠。只要對自己觀察幾分鐘,你將發現心就像跳蚤一般,跳來跳去。你將發現念頭會無端地冒出來。我們每一秒鐘都被混亂席卷,淪為善變心的犧牲品。如果這就是我們唯一熟悉的心識,那么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們還要依靠它,就是一場荒謬的賭博了。大騙局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福糜遣凰饋:慰嘁玻∑湮我玻嘣兌櫻 蹲又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