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十九世紀的四五十年代,出現了戈蒂耶,波德萊爾等比較頹廢的作家,,他們對生活采取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態度,宣揚為藝術而藝術,從基督教的原罪的觀點出發,相信人的本質就是邪惡的,腐朽的,他們的主導傾向就是逃避現實,否定生活,把人引進象牙之塔或神秘主義世界,對日后的巴拿斯派和象征主義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們在反功利主義的口號下,一直和十九世紀中期的人道主義思想和為人生而藝術的主張是對立的。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有法國的戈蒂耶,波德萊爾,英國的王爾德等等。戈蒂耶追求造型鎂,他認為只有有型的世界對他才是存在的,他認為藝術的全部價值,就在于具有完美的形式,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表現形式的鎂,而無須為作品的道德意義操心。根據上述理論,他在詩歌創作中提出了藝術移植的口號,他力圖用語言再現造型藝術給人的感覺,因而他的詩作偏重文字,而缺乏道德內涵,即使是他的抒情詩,感情的因素也被壓到了最底。他的代表作是詩集。波德萊爾在他的代表作象征主義詩集中,把他的痛苦,絕望,迷惑,悔恨以及擺脫邪惡,向往天國的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他說:再這本殘酷的書中,我寫下了我的全部思想,全部心靈,全部信仰和全部憎恨。波氏是一個極端悲觀主義者,他揭露人生惡習和社會病態,卻不是從要求變革出發的,而是把惡習和病態看成了永恒。這也是他的悲劇人生的寫照。在英國,受了戈蒂耶的影響,以王爾德為代表的一部分英國作家也提出了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莫里斯在參加工人活動的同時,舉辦手工藝工場和印刷廠,用中古的美術來裝飾生活,他的文學作品也帶有返回中古的唯美傾向。高爾斯華妥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但他也強調了資本主義的敵視與扼殺藝術,也帶有一定的唯美主義傾向。王爾德的作品有童話,小說,戲劇和論文。在他的童話快樂王子中,雖然可以看出他對窮人的一定同情,但唯美主義的痕跡也相當明顯---快樂王子像因為不美就被人拋棄。王爾德認為美是永恒的,在天國中,快樂王子永遠存在。在他的名作中,他宣揚了藝術至上的主張,只有為藝術而藝術,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品。當社會主義在英國開始流行時,王爾德在一文中認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藝術家不得不為維持生活而進行藝術創作,他們的心靈不能自由發展,藝術不能成為個人享受的對象。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是一個能最大限度的發展每個人的個人主義的社會,在那里,藝術是個人的享受,當藝術家不為任何功利目的服務時,藝術才能繁榮。他的代表作除了小說,童話集之外,還有劇本等等。一般來說,唯美主義的作家都被認為是避世于象牙之塔中,是出世的代表。在我國徐志摩,戴望舒,柳亞子等新月派作家被認為是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在我國,從五四時期外國的各種思潮(包括唯美主義)涌入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唯美主義都是在各種比較正統的學術著作中作為反面教材出現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我國的學者不在視唯美主義為洪水猛獸,而是精心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把它看成一種比較極端的追求藝術的方式,而不再是所謂的小資產階級的墮落的體現。我個人認為,這才是對待藝術的正確方式。。
熱心網友
唯美,是一種感覺,如果,一樣東西讓你只感到美,那么就算是唯美了。
熱心網友
“唯美”一詞的含義和起源,上面已經說得很好,也可以讀一些作品來體會,王爾德的《快樂王子集》,川端康成的〈雪國〉也不錯,你甚至可以在唐詩宋詞中領略到“唯美”這樣的意境。
熱心網友
唯美主義:十九世紀末流行于西歐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它最初起于詩壇,后來漸及小說、戲劇,主要流行于英國。所謂"唯美主義",就是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的一種藝術主張。這里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實的技巧美。因此,有時也將唯美主義稱為"耽美主義"或"美的至上主義"。 法國作家兼批評家戈蒂埃是該思潮的首創者。他反對藝術的功利主義,主張純藝術,追求形式美,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認為"藝術除了表現它自身之外,不表現任何別的東西。藝術有獨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獨立的生活一樣"。 該派認為不是藝術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藝術的目的在于美和藝術形式,反對文藝的教育作用,片面追求藝術技巧。 唯美主義思潮對我國文壇頗有影響。本世紀三十年代,它曾流入我國,"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詩,就明顯地存在美唯美主義色彩,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所嚴厲痛斥。
熱心網友
唯美主義藝術家認為:藝術的使命是為人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不是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唯美主義者認為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單純的美感.他們如癡如醉的追求藝術的"美",認為"美"才是藝術的本質,并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