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秦淮河相傳是秦始皇為了破金陵(南京)之王氣而開鑿的。在其上最古老的“長干橋”旁,公元前400多年建造了最古老的城池---越城,是越王勾踐所建。從南朝開始,秦淮河兩岸酒家林立,氣氛奢靡,無數歌船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王孫公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比如李香君、董小宛都是后世傳名的秦淮佳麗。一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所以唐朝詩人杜牧寫了“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首著名的《泊秦淮》來描述當時六朝金粉,醉生夢死的景象。   明朝時秦淮河畔更加繁華,明太祖朱元璋又下令元宵節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燈萬盞,盛況空前。史書記載“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 清朝著名小說《儒林外史》中也寫道:“(南京)城里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   其實秦淮河歷史悠久,遠遠不只是因一首《泊秦淮》而成名的。   這秦淮河相傳是秦始皇為了破金陵(南京)之王氣而開鑿的。在其上最古老的“長干橋”旁,公元前400多年建造了最古老的城池---越城,是越王勾踐所建。   這一帶又叫“長干里”,李白曾有一首著名的詩“長干行”就是描寫這里的,其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幾句更是膾炙人口,而且還發展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等著名成語。   沿古河道向西又有古石頭城遺址,仍是三國時的城防工事,諸葛亮經過這里時曾寫下了“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的名言,所以南京又有“石城”的別名。   六朝時,秦淮河更成為文人騷客聚會的勝地,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都紛紛入詩,文彩風流傳于后世。   到近代由于戰亂不斷,秦淮河漸漸淤塞,解放后開始疏通整治,近年來更精心修葺,南京市政府規定在秦淮風光帶內的所有建筑物全部都要按照古秦淮風格設計,無論是修舊還是建新,都要遵守這一規則,重現了當年白墻黑瓦,飛檐翹角的特色,成為江南古建筑的代表。 。

熱心網友

古稱淮水,據說秦始皇時鑿通方山引淮水,橫貫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是揚子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110公里,是南京地區主要河道,歷史上極有名氣。近代因戰亂等原因,兩岸建筑多遭毀壞,河水亦日漸污濁,昔日繁華不復存在。1985年以后經修復,已再度成為著名游覽勝地。 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便已繁華異常,十里秦淮兩岸貴族世家聚居,文人墨客薈萃。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再度繁華,富賈云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江南佳麗之地。秦淮風光,以燈船最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燈懸掛,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燈船為快。由朱自清名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可領略燈船豐采一、二。 如今,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古建筑群、白鷺洲、中華門城堡,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觀,融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于一體,極富情趣,魅力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