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島很久了。還沒有認識傾倒。慚愧啊

熱心網友

截止2004年791。12萬,市區為258。4萬 中國東部重要的海濱城市  青島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勝地。  青島是國家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8個國際會議城市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外貿口岸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占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 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20。68萬,其中市區1102平方公里,人口246。77萬人。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于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歷史沿革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三次登臨現位于青島膠南市的瑯琊臺。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瑯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代漢武帝曾在現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門宮”,并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占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開為商埠,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熱心網友

2004年731萬

熱心網友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度假勝地。  青島市位于山東半島南端,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699萬。其中市區面積1102平方公里,人口224萬。現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7個區及即墨、膠州、膠南、平度、萊西5個縣級市。氣候溫和,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2度。 提起青島人們就會想到這里是繁華的現代城市和舉世聞名的避暑勝地。踏上青島這塊土地,各種各樣的別墅令人目不暇接:尖、圓、高、低、石的,。。。。。。皆依山傍路而建。蔭蔭綠樹植于路旁,又有紅瓦粉墻的樓棟,紅綠相映,別樣風光。  來到青島最讓人著迷的就是大海了,它從三面環繞著青島,尤其是被本地人稱做“前海沿兒”的那一帶,風景更美。棧橋如同一頭水牛,遠遠的將它的脖子伸向海中。橋頭的“回瀾閣”是一座亭式二層樓閣,登上回瀾閣,就如登上一艘巨輪;海浪滾滾,就如大海中航行一般。人行橋上,遠處看來就好像是在水上。離棧橋向東走不遠,是第一浴場。這里得天賦之勢,灣深、坡緩、水清、沙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海水浴場。站在浴場邊上,北是是魯迅公園,南為是八大關。沿海循山而建的魯迅公園,起伏成階,盤旋為路,園中之亭更見風致。還有“青島水族館”,各類水族動物可供賞玩,是赴青島者必游之地。八大關一線的海岸線極不規則,一路走來,高聳的峭壁,廣闊的沙灘,。。。。。。景色多變,令人嘆為觀止。   山東的第三高山嶗山就聳立在青島郊外。許多神話傳說,從此山中氤氳的霧氣中飄散了數千年,流傳到了今天。嶗山地處黃海一隅,難以涉足,且東南兩面臨海,山光海色相交,離合變幻無窮,自然讓人增添了神秘感,成為歷代名士佛道向往的地方,連秦皇、漢武曾把嶗山當作“神仙窟宅”。如今的嶗山仍是寺宮古樹立遍地,石階瀑流掛滿山,令人神往。  作為旅游城市青島,有著三里河等新石器時代遺址,齊長城、田橫島、瑯邪臺、珠山石窟等著名古跡;嶗山的險峰異石與市區的海濱風光又形成無數勝景佳區;有那羅延窟、白云洞等神異的洞府;有太乙、神水、金液等名泉清溪。古代名人如鄭玄、邱長春、張三豐、李白、顧炎武、蒲松齡、高鳳翰、康有為等的履跡遍布各地,留下了華美的詩文。盛夏季節,各海水浴場入浴者,經常一天達幾十萬人次。新建的賓館拔地而起。昔日德國提督的官邸和恭王府,也已對外開放。   美麗,富饒的青島引得名士云集各留詩文,陳毅同志也在詩文中寫到:“試看海天青,其青照市廛。試看松柏青,其青染峰巒。”整個青島依著山傍著海,秀麗的風光,宜人的氣候,依山而建的市區,使得城市建筑別具特色:碧海藍天與紅墻綠樹交織成美麗的港灣風采;細浪、駁船、沙灘又構成動人的小島風景線。人們常說:"泰山看山,曲阜看古,杭州看景,青島則三者兼而有之",正道出了青島美的絕妙之處,神來之筆。   如今的青島市是一個交通發達,設施齊全的旅游城市了。這里的旅游業已經形成了“行、游、住、食、購、娛”綜合配套與國際接軌的規范化服務體系。全市共有旅行社100余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0家;星級飯店30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3家,可接待外國游客的客房萬余間。青島旅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秩序不斷改善。市旅游投訴中心以維護游客合法權益為根本宗旨,已形成輻射全行業的投訴網絡。青島旅游餐飲和旅游商品更趨特色化,已評選出“十大特色小吃”和“十大旅游特色商品”。  青島正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闊步邁向二十一世紀。青島市政府重視發展旅游業,對旅游業實行政府主導戰略,并規劃了旅游業發展的前景。到2010年規劃目標是:緊緊圍繞實現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總目標,在保持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風貌的前提下,合理開發、科學利用旅游資源,使旅游業的發展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力爭把青島建設成為旅游環境優美舒適、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旅游產品獨具特色、產業帶動作用突出、管理服務高效文明,集觀光、度假、商務、會展、文化、體育于一體的國內外著名海濱旅游城市。在資源和產品開發方面,將以海濱風光、嶗山名勝、歷史名城、文化遺址為主題,重點開發建設黃金海岸旅游線、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和海濱度假旅游,培育一批文化品位高,參與性強,投入少、見效快、拉動力大,具有國際性、不可替代性和無季節性的旅游產品,如海上廣場、國際啤酒城、海洋公園、會展中心、民俗博物館、海洋科技館等,進一步辦好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海洋節、沙灘文化節、海之情旅游節、青島之夏藝術節等具有特色的節慶活動。 區號: 0532 郵編: 266000 面積: 10654平方公里 人口: 總人口699萬 位置: 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瀕臨黃海,環抱膠州灣。 地區: 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黃島、城陽7個區和膠州、膠南、平度、萊西、即墨5個縣級市。 青島-青島歷史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開始在膠澳設防,為青島建置的開始。翌年,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1897年老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強占膠澳,并強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從此,膠澳淪為殖民地,山東也劃入德國的勢力范圍。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占膠澳。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人民為收回青島英勇斗爭,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國政府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膠澳,開為商埠,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其區域與德膠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在美國支持下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1981年4月,青島被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為全國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詳情請見 城市風采 。

熱心網友

2004年731萬

熱心網友

截止到2005 10/13 人口調查日,813.1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