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杭州六和塔的每一層都題有匾額,分別是“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凈域、四天寶網、五云扶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這七個短語據說都是佛教典故,虔心請教佛學高手這七個詞的含義,謝謝!

熱心網友

看上去確實好像有點佛教的意味,但說有佛教典故可能談不上。我個人的看法和理解如下:1。“初地堅固”修禪參禪能悟明真心,才是七住位菩薩。能眼見佛性是十住位菩薩。再繼續修行才能到達初地,也有很多人根本修不到初地。釋迦牟尼佛依然在說法的“色究竟天”,只能是修到初地的菩薩才能去得。所以,到達初地的菩薩果位,道心和道行當然很堅固了,成佛有望?2。“二諦俱融”這里的二諦,是借用了“二”字。佛教所謂二諦的“諦”字是真實的意思,從法性理體邊說的叫真諦,從緣起現象邊說的叫俗諦。從俗諦說事物是有,就真諦說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諦也叫空有二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二諦圓融應是中道,可稱作法界實相?3。“三明凈域”出家菩薩戒的《梵網戒經》有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菩薩戒《優婆塞戒經》有六重二十八輕戒。又總攝菩薩戒為三聚凈戒。一是攝律儀戒,是戒相,是“諸惡莫作”;二是攝善法戒,是“眾善奉行”;三是饒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眾生”。這樣的三聚凈戒,難道不能視為是“三明凈域”嗎?4。“四天寶網”這里的四天,可能是指佛教三界里的天。而所謂“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層天:初禪(有三層天)、二禪(三層天)、三禪(三層天)、四禪(有九層天)。無色界有四種天,即四禪天。這種天從豎面來看有廿八層次,第二天又分為33個單位。第一天分為四個國,共有四大天王,都是佛教的大護法。“四天寶網”應該是指這四天?5。“五云扶蓋”這里的“五云”可以看作是“五蘊”的諧音。因為“五蘊”就是指的“五陰”。“陰”即遮蓋意。五云扶蓋即五朵陰云覆蓋。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五蘊。色蘊:四大所成色身,謂有根身,具足五扶塵根、五勝義根。受蘊: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想蘊:見聞覺知中的了知性。行蘊:身行、口行、意行三種的行。識蘊:眼耳鼻舌身意識及意根(前七識)。《心經》說“五蘊皆空”。真正能弄懂五蘊十八界,才會斷我見證初果。6。“六鱉負載”這句話有點費解。如果從唯識的角度理解,六鱉可以看作六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沒有修證的人,當然會以為是這六識為真我,負載著人的生命。而不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處處做主的“恒審思量”的末那第七識,以及“先來后去作主公”能貫通三世的真實如來藏。7。“七寶莊嚴”這比較容易理解。應該是指的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中的七寶池的七寶。即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嚴飾的七寶池。里面有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熱心網友

“初地堅固”:初地是菩薩十地(即修菩薩行要經歷的十個等級)的第一地,也就是初發心菩薩的等級;“二諦俱融”:指俗諦和真諦“四天寶綱”:四天下,由四大天王所護持: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巨蘆洲,南贍部洲,我們是在南贍部洲,也叫閻浮提世界。“七寶莊嚴”:如樓上所說的: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牟婆洛揭婆。五、遏濕摩揭婆。六、赤真珠。謂赤蟲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七、羯雞怛諾迦。 “三明凈域”“五云扶蓋”“六鰲負戴”:不太清楚,希望有善知識來指教

熱心網友

“七寶莊嚴”是指佛講三千大千世界中有七寶。【最勝光曜七寶莊嚴】 p1156 佛地經論一卷七頁云:最勝光曜七寶莊嚴者:謂大宮殿、用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或大宮殿、七寶莊嚴故;最勝光曜。言七寶者: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牟婆洛揭婆。五、遏濕摩揭婆。六、赤真珠。謂赤蟲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七、羯雞怛諾迦。

熱心網友

塔凡十有三層,可循石級而上者只七級。每級均有題額:一日“初地堅固”;二日“二諦俱融”;三曰“三明凈域”;四日“四天寶綱”;五曰“五云扶蓋”;六曰“六鰲負戴”;七日“七寶莊嚴”。他講的是一點點的修為和積累,不斷提升境界,不是什么佛教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