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
熱心網友
上個世紀的前半葉,北國大漠,烽煙迭起,你爭我奪。舊中國積貧積弱。1945年,外蒙古在外力的支持下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段歷史進程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一、清政府時期 早在19世紀的80年代,沙俄就開始通過不平等條約不斷在外蒙古擴張勢力,把外蒙視為它的勢力范圍。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早已覬覦外蒙的沙皇俄國,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無暇顧及邊防的時候,由其駐庫倫(即現在的烏蘭巴托)總領事出面,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脫離中國。11月30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宣布“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接著,俄蒙軍隊包圍了清政府駐庫倫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并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 二、北洋政府時期 民國成立后,袁世凱的北京政府在外蒙古問題上,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找庫倫當局談判,遭到拒絕;武力鎮壓又遭沙俄政府的強烈干涉。內外交困的北京政府別無出路,只得與沙俄談判尋求解決外蒙問題。 1913年11月,沙俄當局迫使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雖然也承認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要求外蒙取消獨立,卻規定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不駐軍,不移民;逼迫中國承認外蒙的“自治權”(即在形式上承認中國對外蒙的所謂“宗主權”),由俄國實際控制外蒙。1915年6月7日,沙俄政府、外蒙當局和北洋政府三方又在外蒙的恰克圖簽訂了《中俄蒙協約》,確認1913年的“中俄聲明”,并予以具體化。 據此,1915年6月9日外蒙宣布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時任總統的袁世凱冊封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并赦免搞“獨立”的有關人員。外蒙實行所謂“自治”;但實際上日益淪為沙俄所控制的地方。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雖然在1919年和1920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訂的不平等條約,放棄從中國掠奪的一切。但是,在外蒙古問題上,它卻繼承了沙俄的衣缽。以后的事態發展表明 蘇維埃俄國不想,也沒有把外蒙古真正看做是中國的領土。 1919年7月25日(也就是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后不久),蘇俄政府對外蒙也發表了一個聲明,說,“外蒙古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它的一切權力屬于蒙古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它的內政”。并表示,蘇俄要求立即同外蒙古建立外交關系。 其間,來了一個插曲:1919年11月7日,外蒙當局又突然致電北京政府,要求取消“自治”,恢復前清的舊制。幾年前鬧獨立的外蒙古封建勢力難道真想回到祖國的大家庭中來嗎?不是的。外蒙古本來是靠了沙俄的支撐來維持其“自治”的。現在沙俄政府垮了臺,遠東的沙俄殘余勢力自顧不暇。外蒙的外援斷絕,于是導致了財政困難、社會混亂,民眾反對“自治”。庫倫當局難以自保,只得求助于北京。于是,北洋政府的總統徐世昌順水推舟,在11月22日下令取消外蒙的“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廢除1913年的《中俄聲明》和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但是時隔不久,1921年外蒙古又鬧起了第二次“獨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時北洋軍閥由于直皖戰爭,內斗激烈,北方局勢混亂。于是,各種外部勢力又想混水摸魚。遠東白俄的軍隊在東北日本軍人的支持下侵入外蒙古,是年的2月21日,他們占領庫倫,扶植起新的政權。外蒙古的活佛、王公們又一次宣布“獨立”。接著,蘇俄紅軍借口白俄軍隊入外蒙,也進軍庫倫。7月,在紅軍的支持下,外蒙古成立了親蘇的新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制。 11月5日,外蒙古宣布成為“獨立國”,建立“人民革命政權”。同日,蘇聯和外蒙古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雙方相互承認為合法政府。為了保護這個政權,蘇俄軍隊一直留駐到1925年3月。北洋政府對蘇俄的出兵以及隨后成立的政府,雖然提出過抗議,但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三、國民政府時期 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政府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當時,中國的政局長期混亂:南北對峙,北伐戰爭,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國共分裂,中蘇斷交;以及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東北淪陷和1937年抗戰開始。沒有一個中國政府有能力去處理在蘇聯保護下的外蒙問題。事實上,外蒙古從此就脫離了中華大家庭,日益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聯也不再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問題了。 例如,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于1941年4月13日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并且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說:為了維護兩國的友好關系,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這樣,兩個本來都屬于中國的領土成了他們手中的賭注。這是蘇聯外交史上很不光彩的一頁。對此,重慶的國民政府外長王世杰曾鄭重聲明“絕對不能承認”,他強調說:“《蘇日中立條約》,對于中國絕對無效。” 二戰臨近結束的時候,眼看即將成為四大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在外蒙古問題上卻再一次遭到沉重打擊。 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斯大林在雅爾塔舉行三國首腦會議。在商討對日作戰問題時,斯大林提出蘇聯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是“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斯大林的要求得到了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同意。他們并就此簽訂了一個秘密的協定,世稱“雅爾塔協定”。斯大林所說的“現狀”就是指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斯大林知道這是件很燙手的事,所以提出由美國出面通知中國政府,并取得其同意。 這是他們背著中國搞的一筆骯臟交易,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公然踐踏了公認的國際準則。 1945年6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奉命把雅爾塔協定的內容正式通知了蔣介石。蔣介石感到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同意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杰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中蘇雙方在莫斯科舉行多次會談,爭論激烈。斯大林幾乎是以威脅的口吻對宋子文說:外蒙古必須獨立。如果中國不同意,蘇聯就不會出兵打日本。中國事實上已無力來管理外蒙,何況目前外蒙和內蒙正準備聯合起來要搞大蒙古共和國,這將危及華北。宋子文據理力爭,毫無結果;也曾經提出過給外蒙“高度的自治權”的主張,作為妥協,但蘇方一概拒絕討論。 這樣,在嚴酷的既成事實面前和強大的國際壓力下,無可奈何的蔣介石只得指令宋子文接受蘇方條件,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后,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外蒙古獨立。1945年8月14日,宋子文、王世杰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雙方關于外蒙問題的換文是這樣說的:“鑒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愿望,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后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 當然,所謂“公民投票”,也不過是蔣介石為了下臺階而采取的一種辦法。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一手操辦了這次“公民投票”(記名投票)。據外蒙古方面的報道稱:共有49萬選民,“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贊成獨立”。奉命前往觀察外蒙古“公民投票”的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事后對這次投票的評介是:“其辦理投票事務人員,對于人民投票名為引導,實系監視,且甚為嚴密”,“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愿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 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蔣介石在大陸垮臺、逃往臺灣后,又想起了外蒙古問題。他似乎有點“悔不該當初”。1953年,他宣布廢除1945年中蘇條約中關于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而且還在國民黨的中央會議上,沉重地“檢討”了一番,說:“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仍愿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首頁|新聞|軍事|汽車|體育|財經|證券|科技|游戲|娛樂|健康|教育|美眉|文化|個人主頁 搜索|短信|彩信| WAP|足球|十運|彩票|論壇|聊天|分類|手機|商城|讀書|房產|電子郵件 生個寶寶其實不難!白斑,令患者苦惱的事買彩票中大獎的內幕每日體育賽事預告十八歲以下勿入! 北京2008奧運相關新聞時尚數碼產品導購品牌車廊指導您購車熱門軟件工具下載幾千元開家數碼快印店 中華網軍事 軍事情報 評論精選 武器裝備 軍事圖庫 史海煙云 論壇精華 軍事論壇 蔣介石的懺悔與外蒙古獨立的真相—痛心史實 (1)-------------------------------------------------------------------------------- 2005-09-30 10:29:02 【大 中 小】 上個世紀的前半葉,北國大漠,烽煙迭起,你爭我奪。舊中國積貧積弱。1945年,外蒙古在外力的支持下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段歷史進程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一、清政府時期 早在19世紀的80年代,沙俄就開始通過不平等條約不斷在外蒙古擴張勢力,把外蒙視為它的勢力范圍。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早已覬覦外蒙的沙皇俄國,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無暇顧及邊防的時候,由其駐庫倫(即現在的烏蘭巴托)總領事出面,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脫離中國。11月30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宣布“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接著,俄蒙軍隊包圍了清政府駐庫倫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并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 二、北洋政府時期 民國成立后,袁世凱的北京政府在外蒙古問題上,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找庫倫當局談判,遭到拒絕;武力鎮壓又遭沙俄政府的強烈干涉。內外交困的北京政府別無出路,只得與沙俄談判尋求解決外蒙問題。 1913年11月,沙俄當局迫使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雖然也承認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要求外蒙取消獨立,卻規定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不駐軍,不移民;逼迫中國承認外蒙的“自治權”(即在形式上承認中國對外蒙的所謂“宗主權”),由俄國實際控制外蒙。1915年6月7日,沙俄政府、外蒙當局和北洋政府三方又在外蒙的恰克圖簽訂了《中俄蒙協約》,確認1913年的“中俄聲明”,并予以具體化。 據此,1915年6月9日外蒙宣布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時任總統的袁世凱冊封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并赦免搞“獨立”的有關人員。外蒙實行所謂“自治”;但實際上日益淪為沙俄所控制的地方。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雖然在1919年和1920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訂的不平等條約,放棄從中國掠奪的一切。但是,在外蒙古問題上,它卻繼承了沙俄的衣缽。以后的事態發展表明 蘇維埃俄國不想,也沒有把外蒙古真正看做是中國的領土。 1919年7月25日(也就是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后不久),蘇俄政府對外蒙也發表了一個聲明,說,“外蒙古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它的一切權力屬于蒙古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它的內政”。并表示,蘇俄要求立即同外蒙古建立外交關系。 其間,來了一個插曲:1919年11月7日,外蒙當局又突然致電北京政府,要求取消“自治”,恢復前清的舊制。幾年前鬧獨立的外蒙古封建勢力難道真想回到祖國的大家庭中來嗎?不是的。外蒙古本來是靠了沙俄的支撐來維持其“自治”的。現在沙俄政府垮了臺,遠東的沙俄殘余勢力自顧不暇。外蒙的外援斷絕,于是導致了財政困難、社會混亂,民眾反對“自治”。庫倫當局難以自保,只得求助于北京。于是,北洋政府的總統徐世昌順水推舟,在11月22日下令取消外蒙的“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廢除1913年的《中俄聲明》和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但是時隔不久,1921年外蒙古又鬧起了第二次“獨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時北洋軍閥由于直皖戰爭,內斗激烈,北方局勢混亂。于是,各種外部勢力又想混水摸魚。遠東白俄的軍隊在東北日本軍人的支持下侵入外蒙古,是年的2月21日,他們占領庫倫,扶植起新的政權。外蒙古的活佛、王公們又一次宣布“獨立”。接著,蘇俄紅軍借口白俄軍隊入外蒙,也進軍庫倫。7月,在紅軍的支持下,外蒙古成立了親蘇的新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制。 11月5日,外蒙古宣布成為“獨立國”,建立“人民革命政權”。同日,蘇聯和外蒙古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雙方相互承認為合法政府。為了保護這個政權,蘇俄軍隊一直留駐到1925年3月。北洋政府對蘇俄的出兵以及隨后成立的政府,雖然提出過抗議,但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三、國民政府時期 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政府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當時,中國的政局長期混亂:南北對峙,北伐戰爭,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國共分裂,中蘇斷交;以及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東北淪陷和1937年抗戰開始。沒有一個中國政府有能力去處理在蘇聯保護下的外蒙問題。事實上,外蒙古從此就脫離了中華大家庭,日益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聯也不再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問題了。 例如,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于1941年4月13日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并且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說:為了維護兩國的友好關系,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這樣,兩個本來都屬于中國的領土成了他們手中的賭注。這是蘇聯外交史上很不光彩的一頁。對此,重慶的國民政府外長王世杰曾鄭重聲明“絕對不能承認”,他強調說:“《蘇日中立條約》,對于中國絕對無效。” 。
熱心網友
中國被俄國割占的領土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大約100萬平方公里,巴爾喀什湖以南大約50萬平方公里,外蒙古170萬平方公里(包括后來被蘇聯侵占的唐努烏梁海,恰克圖等地),滿洲里以北大約1萬平方公里,還有后來被印度侵占的12萬平方公里,一共有330多萬平方公里
熱心網友
被割讓的領土包括收復的和現在無法收復的。朱自清的七自之歌就是指被割讓的領土。現在基本都已經收復。香港(包括香港九龍新界)澳門臺灣(包括澎湖)遼東旅順(被贖回)青島、威海衛。雖然中俄關于邊界的談判已經結束,有關文件已經兩國議會機構審批通過.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現在已無任何邊界糾紛. (我們自己放棄了可以根據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來索要領土的權利,而除滿清歷屆政府是不承認的)根據條約被滿清割讓給俄當時是有一百五十一萬的。西北是一個四十四萬,一個七萬。東北外興安嶺庫頁島是一百萬的,一共是一百五一萬,要是精確些還要多個一萬兩萬的。但是西北中亞各國獨立,那些領土現在多數不屬于俄國。東北還有一百萬呢。此外,蒙古一直在俄國人控制中,被喻為第十六個加盟國。也沒收復。(樓上說的很細致)根據俄蒙條約也有一部分領土被割讓了。如果在把西伯利亞算上就更多了。還有藏南有七萬在印度控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