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他的電影作品,很多人說他是國人病態的代言人,是嗎?

熱心網友

也不是,那么馮小剛呢?他的《手機》,害了很多人和家庭,夫妻、情人都變的多疑,出現信任危機甚至家庭悲劇。張藝謀的才氣是可圈可點的,不然也不會請他拍奧運會的儀式了,加入WTO還是他導演的宣傳中國的片子呢,怎么說他是國人病態代言人呢,太片面了吧!

熱心網友

張藝謀比較適合拍喜劇。他所有的電影里,我唯一喜歡的是《有話好好說》。

熱心網友

張藝謀的電影其實拍得蠻不錯的。起碼很有深意,會給人一種特殊的奇妙感覺。我喜歡他的作品。

熱心網友

不完全是

熱心網友

前期的“紅”片很好。現在的看完,不“感動”。那8分鐘,確是末流。

熱心網友

我總覺得張藝謀的不咋的!動作花俏!情節簡單!

熱心網友

邱貴平:外國佬不是白癡 2001-11-25 20:08:34 作者:邱貴平 這些年,張藝謀的作品在國際電影節上頻頻獲獎,有人(主要是那些無從考證的受到“歧視”的出國人員和對張藝謀妒嫉得發抖的同行)便動了民族情結,口誅筆伐老謀子丟了中國人的臉讓他們尷尬,前不久我就在某大報讀到這樣一則“新聞”:在英國倫敦,留學生阿麗應邀去同學家做客,席間,同學戴維像看西洋景似地把阿麗從上到下打量一番,然后怯怯地問:“你們中國人都穿長衫么?”阿麗莫明其妙,說:“不,穿的和你們一樣。”戴維頭搖得像個撥浪鼓,笑得前仰后哈。接著又問:“你們中國人有電腦么?”阿麗說:“有啊,中國好多個人家都有。”戴維又是一陣搖頭。臨行時,戴維用轎車送阿麗回宿舍,又問阿麗:“你們中國有轎車么?都騎自行車吧?”阿麗一聽不是味,立刻反唇相譏:“你是什么意思?今天怎么這么不友好,凈說中國人壞話。”戴維見狀連忙賠禮道歉:“這都是你們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上講的,怎么能怨我呢?”阿麗在打給國內的電話里,談及此事,氣都喘不勻了,她憤慨地說:“張藝謀可把咱中國人埋汰透了,讓我們在國外的留學生受盡白眼。”還有更玄的:遠在加拿大的阿偉在電子郵件中陳述了他的遭遇――由于張藝謀的電影《紅高梁》、《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在加拿大演出,在加人眼中的中國人,男子七妻八妾,住的是荒野破屋,喝的是攙了尿的白酒……有一次,去超市購物,當我推車走到出口結算時,忽然發現,電視監視器一直在監視我,我向老板提出抗議,老板笑著說:別介意,對你們中國人,我是了解的。我打斷他說:你了解什么?他說:你們中國人小偷太多,有張藝謀的電影作證。當時我差點氣暈過去。 這種沒有具體時間具體人物具體地點的“遭遇”實在是編得太拙劣了,還留學生呢,就這素質?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真是“欲治其罪,何患無詞”。假如這一切都是真的,那我不禁要問:難道這些外國佬是白癡? 封閉鎖國時,外國佬這么看待我們,那還情有可原,我們不也一度以為外國佬尤其是西方的外國佬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們的生活則比蜜還甜么?改革開放之后,才漸漸明白,生活比蜜甜的恰恰是外國佬,曾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則是我們。盡管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去過美利堅,可我們并沒有因為看了《星球大戰》和《太空戰士》就以為美國已經進入太空時代成了機器人王國,白癡才會那么認為。為什么并不比我們笨的外國佬看了《一個都不能少》就認為中國沒有轎車騎得都是自行車?《一個都不能少》里不是也有很多轎車出現么?魏敏芝那個有長跑天才的學生不就是坐著吉普進城的么?魏敏芝不是還跟在后面攆了一陣么?難道那個戴維患了白內障,只見其一不見其二?如今的媒體縱橫發達,想封鎖都封鎖不住,要了解中國有沒有轎車、中國人是不是都騎自行車,穿的是不是長衫,這太容易了,除了他們故意裝聾作啞!如果說外國佬對《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時代背景不甚了解,以為中國男子都七妻八妾,那還勉強說得過去,可因為看了《紅高粱》就以為中國人喝的都是攙了尿的白酒,那就太荒唐了。《紅高粱》除了我爺爺和我奶奶野合的故事,還有我爺爺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只要不是白癡,誰都知道日本侵略中國是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事,往酒里撒尿,那是藝術手法,這都看不懂?退一萬步,就算中國人喝的是攙了尿的白酒,那也是半個世紀之前的事。幸好《古今大戰秦俑情》沒有獲獎,否則這些外國白癡是不是要以為中國人都是秦俑變的,然后像唐·吉訶德那樣揮舞著長矛去對付飛機大炮呢?幸好老謀子沒有拍古裝片,一旦獲獎,這些外國白癡不是不又要以為中國的男人都戴著帽子蓄著長發穿著馬褂蹬著靴子呢?真是天大的笑話! 要解除這些外國白癡的“誤解”其實很簡單,以后張藝謀的電影參展時,別忘了在片頭加上一句“本故事發生于××年代”或“本故事純屬虛構,請勿與中國現實對號入座”就行了。只是這么一來,外國佬會不會認為老謀子低估了他們的欣賞能力呢? 北京西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熱心網友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張藝謀的作品。他的作品只注重畫面的唯美,而不重視情節的提煉。而且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