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人為什么叫商人?和我們國家商代有關系嗎?
熱心網友
你還真說對了!上古時,商丘稱燧明國,這里是商人、商業、商文化的發源地 ,以王亥為首的商部落的人最早開始物品的交換。當時其它部落的人們就將從事物品交換的人稱作商人,將所交換的物品稱作商品。所以,商丘正是華夏之邦“商人”、“商業”、“商文化”的發源地。
熱心網友
歷史老師當然沒講過
熱心網友
商代貿易發達 作生意的人多嘛歷史老師沒講嗎
熱心網友
說得都對 .
熱心網友
我明白.
熱心網友
做買賣的行業叫做“商業”,市場上用來交換的物資叫做“商品”,做買賣的人叫做“商人”。為什么凡是同買賣有關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原來,這同我國的商代有直接關系。“商人”這個詞,就是從“商國之人”這個詞組演變而來的。 在我國原始社會后期,出現了以物易物的交換活動。到了夏代,社會經濟結構內部便游離出一部分專門從事交換的人。那時,黃河下游居住著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的祖先叫契。由于契在大禹治水時有功,被封為商,這便是古代的商族。契的六世孫王亥聰明多謀,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很多努力駕著牛車到黃河北岸去做買賣。到了孫湯(商族后裔),商族的手工業已相當發達,特別是紡織業,花色品種優于其他各族。孫湯為了削弱夏的國力,便組織婦女織布紡紗,換取夏的糧食和財富,把貿易作為政治斗爭的武器,最后滅了夏的統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是我國奴隸社會的一個朝代,后來被周武王所推翻。周朝建立之初,商朝遺民的地位十分低下,他們即沒有政治權利,又沒有可耕種的土地,生活非常艱難。而這個時候,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對產品交換的要求與日俱增。但是,作買賣當時是被人看不起的,周朝的貴族,當然不屑于干這個事。這樣,商朝的遺民為了生計,就東奔西跑地做起買賣來,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由于當時從事這個職業的人是商朝的遺民,所以人們稱他們為“商人”。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事這個職業的人越來越多,盡管這些人當中,有許多并不是商朝的遺民,但是人們還是稱他們為“商人”,而且這個詞一直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