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說說月餅的歷史和有關傳說等

熱心網友

傳統的中秋節為團圓節,所以古詩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  中國歷代以農立國,中秋節正當春華秋實,農業收成的季節,所以農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謂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征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征完滿、團圓之意。  中秋之夜,合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或品茶吃月餅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所以無中秋可以吃月餅,而無月餅則不成中秋,因此中秋與月餅是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而此俗之由來,也有多種說法。  有謂唐高祖武德年間,邊寇犯境。李靖帥師出征,大獲全勝,于中秋節凱旋,長安內外通宵歡慶,時有吐蕃人獻餅祝捷,高祖取出圓餅手指明月笑曰:“應將胡餅邀蟾蜍。”嗣后分賜群臣共啖,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餅之俗。二謂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后舉行拜月儀式,供品有圓餅,據《燕京歲時記·月餅》云:“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蜍之形,有祭畢而食者”。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餅之俗。  或謂元代末年,統治者實行“三家養一元,五家一菜萬”的殘暴統治壓迫,劉伯溫組織農民起義,特制大圓餅,內中暗藏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起義,結果起義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中秋食月餅之俗更為流行。  總之,中秋團圓,賞月及吃月餅之俗,由來已久,歷代而后,不斷加進新的內容,以豐富這個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盛行不衰。。

熱心網友

不知道 。

熱心網友

無聊

熱心網友

用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