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三白飯”是指什么?也叫“晶飯”。
熱心網友
蘇東坡吃“三白飯” 有一次,蘇東坡和他的文友劉貢父交談時,談到他當年學習時的生活情況,說他那時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飯”,并說他吃得非常香甜,感到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好吃的飯菜了。劉貢父就問蘇東坡,“三白飯”是什么名飯使他這樣愛吃。開始,蘇東坡笑而不答,在劉貢父再三追問之下,蘇東坡才說,“三白飯”即白鹽、白蘿卜、白米飯。過了一段時間,劉貢父向蘇東坡發了一張請柬,邀請他到府上吃“(白白白)飯”。蘇東坡接到請柬很納悶,心想,這“(白白白)飯”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能是一種什么樣的飯菜呢?后又想,劉貢父博學多識,這“(白白白)飯”必有典故,一定很講究。蘇東坡來到劉府,發現宴席上只擺了三樣東西:潔白的細鹽、水靈靈的白蘿卜、雪白的大米飯。蘇東坡恍然大悟,原來這“(白白白)飯”字由三個“白”字組成,暗喻“三白”,是劉貢父對他開的一個玩笑。
熱心網友
蘇軾曾對劉貢父說:“我和弟弟在學經義對策、準備應試時,每天吃三白飯,吃得很香甜,不相信人間會有更好吃的美味。”貢父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劉貢父聽了大笑。 過了很久,劉貢父寫請帖給蘇軾,請他到家里吃皛“(jiǎo)飯”。蘇軾已忘記自己對劉貢父說的話,就對別人說:“劉貢父讀書多,他這‘皛飯’定是有來由的。”等他到了劉貢父家吃飯時,發現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是貢父用“三白飯”開的玩笑,便大吃起來。 吃完飯蘇軾告辭出來,臨上馬時對劉貢父說:“明天到我家,我準備毳(cuì)飯款待你。”劉貢父害怕被蘇軾戲弄,但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第二天便如約前往。 兩人談了很久,早過了吃飯時間,劉貢父肚子餓得咕咕叫,便問蘇軾為何還不吃飯。蘇軾說:“再等一會兒。”像這樣好幾次,蘇軾的回答老是這句話。 最后,劉貢父說:“餓得受不了啦!”蘇軾才慢吞吞地說:“鹽也毛(?櫻鬽ǎo,“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 劉貢父捧腹大笑,說:“本來我就知道你一定會報昨天的一箭之仇,但萬萬沒想到這一點!”蘇軾這才傳話擺飯,二人一直吃到傍晚,貢父才回家。
熱心網友
白水,白米飯,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