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的特長,寶寶會繼承嗎?還有,寶寶現在感興趣的東西是不是要抓緊時間培養?
熱心網友
識別高智商寶寶的幾條線索“這個孩子真有天分!”人們常愛用這句話來贊美那些特別聰明伶俐的孩子。事實上,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某個方面的天賦和潛力,只不過有的寶寶天分高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資更聰明些而已。不論孩子的天賦屬于哪一方面,它們都是寶貴的,都應該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肯定,這樣才會更加有利于孩子進一步發展。有的孩子特別有音樂的天賦,有的孩子特別有語言的天賦,有的孩子對數字特別敏感,有的孩子則非常擅長與人打交道或天生具有一種領導他人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一種領袖風范……有經驗而細心的父母不難觀察到,有的孩子早在一歲左右就會明顯地表現出某方面的天賦和才干。許多爸媽會問,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寶寶是個有天賦的寶寶呢?別急,看完下面介紹的幾條線索,你就會心中有數了。1。比同齡的孩子起步早。你家寶寶是否比別人更早學會對著人微笑或自己坐起來?當大多數9個月大的寶寶還只會滿地亂爬的時候,你的寶寶是否已經開始扶著家具站起來甚至顫巍巍地想邁動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別人更早開始咿呀學語或揀了東西就往嘴里塞?盡管也有一些人小時候“開竅”得較晚,日后卻成了知名的科學家或語言學家。但是不可否認,孩子早期的這些表現預示著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別、很不尋常,具備某方面的天賦和潛質。2。驚人的記憶力和觀察力。在許多同齡的寶寶還“混沌未開”,沒有任何記憶的表現的時候,你是否驚訝地發現你的寶貝居然記得他見過的一些人和事物?例如,媽媽今天的穿著和平時的不太一樣或換了新的發型,平時胡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來光溜溜的等,都被他捕捉到了并且有或驚訝或歡喜的表現。 3。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你也許會問:一兩歲的孩子也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的,盡管大多數一歲左右的孩子并不具備很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有超常天賦的孩子卻常會有些讓父母大跌眼鏡的驚人表現。例如,一歲的寶寶,當他看見門背后掛著他想要但是夠不著的東西的時候,他會推個小板凳過來把自己墊高(當然,他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險性);當他在看兒童卡通電視的時候,會用手指著自己的耳朵表明他看到小白兔了。有豐富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的另一個特征是特別善于搬弄家里的玩具和物品,把他們當成他所聽過、見過的其他東西來玩,并且樂在其中。例如,兩歲的寶寶也許會扛起比他個頭還大的桶裝水空桶,煞有介事地喊“送煤氣!送煤氣!”或扛起一包牛奶大喊“送奶奶!送奶奶!”這樣的孩子還具有豐富的聯想能力,例如,有的寶寶平時上下樓的時候常被爸媽抱著摁電梯按鍵,那么到了賓館、酒店的電梯間,他的眼睛就會不斷地尋找電梯的按鍵。 4。幽默感和開心果。爸爸今天戴了副太陽眼鏡扮酷,或媽媽早上起床時匆忙間給寶寶穿了兩只不同的襪子,都會令他笑得手舞足蹈,這跡象表明孩子有很好的幽默感,他會注意到身邊一些不太協調的東西并感到好玩、好笑。5。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盡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但大多數寶寶的注意力是極容易分散的,只要大人一打岔,他們馬上就會把剛才自己堅持想要得到的東西拋在腦后。但是,一個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則不然。當他們想要弄清楚那東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時候,他會傾注全力的。例如,當他看到爸爸彈吉他的時候,他會堅持要彈,大人只是哄一下讓他象征性地彈彈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學著爸爸的樣子抱著吉他敲打,還會一個勁地問:“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這樣?”爸爸想要取回吉他,沒門,寶寶還沒盡興呢!6。懂事而敏感。天賦特別聰明的孩子通常比較敏感,例如,媽媽現在不高興了,爸爸在發怒呢等,他都能敏感地感覺到并會想法安慰。一家人一起爬樓梯的時候,如果是媽媽抱著,走著走著,他就會對爸爸說:“爸爸抱寶寶,媽媽累了。” 正確對待聰明寶寶1。也許你的寶寶具有上述多項特征,但也不應該過早地給孩子貼上“天資聰明”甚至“神童”這樣的標簽。孩子需要的是被關懷,而不是被歸類。爸媽還要引導寶寶善待和關心那些和他具有不同天分甚至天分不如他高的小朋友。2。家長要為寶寶提供一個能讓寶寶繼續健康成長的環境。例如,爸媽要多和寶寶說話、給寶寶講故事、陪寶寶玩耍等,讓寶寶的身體、情感和智力等全方面得到發展,而不要單單關注自己所期望的寶寶能夠繼續發展的某種特質。要讓寶寶知道,爸媽愛他并不是因為他是個聰明的孩子,而是因為他是爸媽的寶寶,即使將來有一天他小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某種天分越來越不明顯甚至消失了,爸媽還是一樣愛他。3。不論你的孩子所表現出的天賦有多少,特質是什么,都是寶貴的,家長不應一味地從自己個人的偏見或喜好出發,認為某種天賦在另一種天賦之上,從而打擊孩子或強行把孩子往自己設計的理想模式里套。4。爸媽要及時鼓勵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某方面的潛質。切記,鼓勵是出于對孩子的愛和肯定,會讓孩子感到開心,樂意有更好的表現。鼓勵不是硬逼和懲罰,讓孩子對爸媽產生畏懼和惱恨。 參考文獻:《年輕媽媽之友》。
熱心網友
應該不會繼承;不過寶寶感興趣的東西要抓緊時間培養,就像我表哥,美術方面超有特長但父母不讓他繼續發展,現在工作一塌糊涂,不知怎么辦才好。(不過也要看是什么,比如玩電腦就不行)
熱心網友
不要特意去苛求寶寶對哪方面感興趣,對哪方面有特長,作為家長,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通過小事發現寶寶潛在的特長,比如我有一位鄰居,他的寶寶自從出生就對鋼琴有感情,于是他就咬牙買了鋼琴送給了兒子,現在他兒子鋼琴過九級了…歸根到底任何事情都不要勉強…最后祝你的寶寶健康成長…
熱心網友
給他最自然最健康的成長環境最重要,中間親子游戲和親子互動是最重要的,只有多和寶寶在一起,才最容易發現寶寶的特長和天賦。
熱心網友
測一測寶寶有無特殊才能-------------------------------------------------------------------------------- 出處:《親子》 如今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盡其所能對寶寶進行早期才藝教育。才藝教育的種類有很多,如鋼琴、小提琴、體育、武術、唱歌、舞蹈、棋類、繪畫、書法、數學、英語等。才藝教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0~12歲孩子中的普及教育,一種是以幼兒為主進行的教育。 讓寶寶接受才藝教育,除了要考慮其年齡、興趣、健康程度、適應性、經濟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請什么樣的老師,用什么樣的教育理論和教材指導寶寶最合適,都必須認真考慮再作決定。當然,如果寶寶有興趣,健康狀況良好,經濟條件又允許,盡可能地讓寶寶多體驗生活是件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最佳才藝教育時期應該不宜過早,不宜過遲,是寶寶興趣最濃、最興奮的時候。 測一測:寶寶有無特殊才能 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講座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來我國作短暫訪問。他于1983年出版了名為《智能的結構》一書,他認為人與生俱來具有八種不同智能,包括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邏輯與數理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這些智能由人的大腦構成決定。 測一測:寶寶有哪些特殊才能 語言能力:見到某種事物時喜歡用各種詞語描述它;如果在寶寶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換了一個詞,他會馬上改正過來;喜歡講故事,并且講得繪聲繪色。 空間能力:很少覺得空虛而不知所措;走在大街小巷中,能指出曾去過的地方;會繪制地圖;描繪物體。 數學邏輯能力:常常提出像“什么時間開始的”這一類問題;常常問“閃電怎么回事?”、“云又是怎么形成的?”;愿意按照大小或顏色要求對玩具分類。 肢體運動能力:動作協調優美;十分容易就學會騎自行車,溜冰等;善于模仿別人的各種動作和表情。 音樂能力:喜歡隨著音樂跳舞或唱歌;喜歡聽各種樂器演奏,根據樂聲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可以對不同的聲響進行評論。 人際能力: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在大庭廣眾之下沒有怯生感;常常要求去幼兒園或一些公共場所玩耍。 內省能力:非常愿意扮演各種角色,喜歡編造故事;會把自己的行動和感情聯系在一起;能夠準確判斷自己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 觀察能力:隨著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能感覺到他人什么時候傷心或高興;喜歡扮演各種角色和編造故事;第一次見到某人就會說道:“他使我想起了某某。” 加德納給父母一個忠告:判斷寶寶的智能特長不是通過簡單對話、交流就能實現,也不是靠紙和筆的測試實現,必須在具體的活動、交往中,從各方面、各角度仔細觀察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寶寶的智能特長。 為了獲得對寶寶的正確形象,建議父母將上述行為特征分門別類之后加以擴展,設計出一個方便觀察的時間表(可以設計為每次5~10分鐘,每天幾次,持續2~3星期等),并在幾個不同的環境和活動中全方位觀察寶寶,而不僅憑主觀判斷。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問寶寶對自己的優點是怎么認識的。有些寶寶在評估這些領域時,會變得相當坦白和易于理解,他可能會說:“我閱讀比其他小朋友厲害”,“我容易交新朋友”,“每個人都喜歡我”。當然,有時寶寶會被問題難住,這沒關系,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和協助,寶寶通常會積極配合的。 還有一個判斷方法是從很了解寶寶的人那里聽取意見,如老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你甚至可以為了這個目的請專人特別觀察寶寶。 美國兒童教育家推薦的一個實驗,可以成功地協助父母客觀觀察寶寶。首先,拿一張紙,寫下常用來描述寶寶的詞匯或言語。其次,將這張紙撕毀丟進培養垃圾桶。最后,謹慎地思考你的寶寶,努力把先前的了解和判斷擱在一邊,當寶寶進行正常的每日活動時,嘗試以全新的眼光觀察他,完全拋開先入為主的看法,搜尋那些使寶寶顯得獨特的積極特性。 這種方法有兩個好處,一是收集到的資料比較客觀,正好反映了寶寶在自然情況下未受干擾或操縱的行為;二是收集到的是即時資料,是寶寶正在發生的行為。父母這種“科學家式”的觀察和認識對客觀判斷寶寶的智能特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培養才藝的最佳時間 寶寶的成長過程總有某段智力和才能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非常關鍵,它對寶寶的一生努力和才能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能錯過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對孩子早期智力和才能的開發關鍵之處便是抓住這個最佳時期。 大多數寶寶到三歲后,隨智力的增長,能夠聽懂些道理,以前的反抗行為開始慢慢改善,情緒發展開始進入新階段,對父母的感情不只是友善,還融入了真摯的熱愛之情。不過這時他有了最初的獨立性萌芽,心中想到的就要用行動表現,因此在崇拜你的同時,也不會絕對服從或順從你。總體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容易誘導,能聽進道理。 進入四歲,寶寶常常表現得極其倔強,固執,傲慢,喜歡吵鬧,摔東西,不吃飯等,用賭氣的方式表示對你違背意愿的反抗。你在循循善誘的同時,千萬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要善于引導他渡過這個特殊的階段。 當寶寶快五歲時,可以看出他與別人天生不同的氣質與個性,這時教育應多于養育。你要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了解他的特殊才能與興趣潛質,并給予適當培育。這么大的寶寶特別喜歡纏著自己親近的人,不舍得離開。情緒比三四歲時穩定,能遵守一定規則,討你歡心,可以說這是你跟寶寶相處最融洽的時期,建議你不妨利用這個階段重點培養寶寶的特殊才藝和興趣愛好。 徐 玲(教育學博士)。
熱心網友
呵呵,拔苗助長的故事又要重演了!!!望子成龍可以理解...現在講素質教育,要全面發展!放大他的空間,讓它自由成長...千萬不要過早定型!!!自由伸展才會展現出他的精彩!給他一個快樂的環境,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將來不優秀,你找我!
熱心網友
我的想法和你理解的不一樣,現在有部分孩子本身具備一定的特長,我們更重要的不是發現,而是培養,孩子有什么特長,咱們做父母最清楚,不清楚說明大家都不合格了,我在以琳網上,和希望社區上,還有其它的網站上看到有什么自己的孩子會跳舞\畫畫\體育\音樂等等很多方面都有特長之久,在一般的機構里不會也沒有時間去專門培養這一點的.其實我感到這正是咱們孩子的出路,才有此想法.
熱心網友
利用職業特長打造聰明寶寶 中國有句古話:“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家長的職業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所創設的家庭氛圍就會有所不同,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職業類別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自覺程度和教育方式也存在差別——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 相關職業:編輯、文員、講師等 如果你是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充分發揮你這一職業優勢,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審美力,激發他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提升語言智能。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你的愛好和才能,這無疑會為孩子做出最生動的榜樣,對于他來說也是最好的激勵。 在工作之余,利用你對文字的深刻理解為孩子朗讀故事,讓他通過你的朗讀充分感受到語言和書本的魅力。通過朗讀故事,可以促進孩子學會聆聽和辨認聲音,幫助年幼的孩子識別詞語的意思,以及讓他更容易理解故事的章節、順序和情節。 多與孩子交談,充分利用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優勢,讓孩子學習、模仿你的語氣和詞匯。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經常與人打交道 相關職業:記者、銷售人員等 在與孩子的交談中,加入一些在你工作中與人互動的感受,告訴孩子你在與人交往中積極情緒的體驗。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可以和他聊聊今天你對采訪對象的感覺,以及在采訪中出現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反過來,你也可以問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這樣的談話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人們在交往中的行為,提升他的人際智能。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較強的內省智能 相關職業:教師、律師、法官等 從事教師、律師等職業的家長一般具備比較強的內省智能,將你對信息的整合、反省過程與孩子一起討論。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你的工作,當然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工作中出現了哪些狀況,你當時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從這件事中你得出什么樣的教訓……當孩子出現狀況時,你也可以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再與他討論他當時的感受和想法。通過積累孩子反省的經驗,幫助他成長。 如果你的工作與自然科學相關 相關職業:自然科學家、農民等 還有一些家長的工作與自然科學有關。那么,你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向孩子做基礎的科普宣傳,在生活中尋找你的研究領域,或者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利用你的專業知識,告訴他生命的奧秘和新奇。培養孩子的觀察、分類、搜集的能力,讓他喜歡和熱愛我們所賴以生存環境。 家長的職業類別往往會決定一個家庭的氛圍,但家長的文化程度和職業類別并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良好的教育與個人的奮斗尤為重要。家長的首要責任是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然后在教育中給予各種刺激去發展它,在親子互動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
熱心網友
呵呵,那還用說當然要抓緊時間培養了,只要他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