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狂風”式超音速變后掠翼戰斗機是由英國、德國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后掠翼戰斗機。20世紀60年代中期,北約的戰略思想從“大規模報復”轉為“靈活反應”之后,迫切需要一種新型戰斗機來執行空中截擊和進攻性空襲等常規作戰任務,并提出“多用途戰斗計劃”(MRCA)。為實現這一計劃,英、德、意三國于1969年3月成立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1970年7月開始設計,1974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76開始批量生產,正式定名為“狂風”,1984年11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   “狂風”戰斗機有對地攻擊型(IDS)、防空型(ADV)和電子戰與偵察型(ECR)三種主要機型。其中“旋風”(IDS)翼展為13.91米(后掠角25度)、機翼折疊時翼展為8.6米(后掠角8度),該機長16.72米、高5.95米,機翼面積2.5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27950公斤,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海平面、帶外掛時最大平飛速度0.92馬赫,實用升限1.5萬米,作戰半徑1390公里。“狂風”戰斗機裝有激光測距和目標識別裝置、多功能前視雷達、數字式慣導系統、雷達警戒及電子對抗等先進設備。主要武器有:2門27毫米“毛瑟”機炮,8個外掛點,可懸掛“響尾蛇”、“天空閃光”等空空導彈,以及“鸕鶿”空地導彈和多種炸彈、核彈等,適用于攻擊機場及縱深地面目標。。

熱心網友

  Tornado“狂風”是英國、德國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后掠翼戰斗機,目的是取代“火神”、“坎培拉”、“掠奪者”、F-4、F-104和G。91等飛機。  60年代中期,北約組織的戰略思想從“大規模報復”轉為“靈活反應”之后,迫切需要新一代戰斗機來執行空中截擊和進攻性空襲等常規作戰任務,為此提出了多用途戰斗機計劃(MRCA),原準備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荷蘭和比利時6國聯合研制,在論證中后3國先后退出了計劃。1969年3月其余3國成立了帕那維亞國際飛機公司(Panavia),并決定選用RB。199發動機。1970年7月正式開始原型機設計,1972年8月完成。原定1973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后因發動機推力不足、耗油率高等問題,直到1974年8月才在原聯邦德國試飛。  “狂風”生產型于1979年7月試飛,1980年開始裝備部隊。該機于1992年全部停產,產量達933架,主要型號有3種:  對地攻擊型(IDS) 基本型,裝備英、德、意、沙特空軍及德國海軍,主要任務是對地攻擊,同時兼顧偵察、空戰和電子對抗等任務,共生產736架。  防空型(ADV) 在基本型IDS基礎上發展的防空截擊型,英國獨立承擔研制工作和費用,裝備英國和沙特空軍,共生產197架。與IDS相比,ADV機身加長,安裝更多的電子設備;機翼后掠角由60度增加到67度;機頭加長48。88厘米,安裝新的火控雷達,使其更適應空戰的需要。  電子戰及偵察型(ECR) 由IDS改進而成,取消了機炮,但保留了對地攻擊能力,更換了機載計算機和傳感系統,加裝了紅外成像系統等設備。  該機由2臺RB199-34R-101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7260千克,除裝備多功能前視雷達,慣性導航系統、多普勒雷達、塔康導航系統及電子對抗設備外,英國的“狂風”GR1還加裝了德克薩斯儀表公司的地形跟蹤/地形測繪雷達和導航攻擊系統、全政治協商會議定位系統和MKX114型敵我識別器。據稱,參加夜間空襲的“狂風”還裝備了GEC-費倫第公司生產的熱成像機載激光指示吊艙。機組人員配備有夜視鏡,可使機組人員在投放JP233子母彈前,用以導航和發現目標。武器裝備為2門27毫米口徑的“毛瑟”BK27航炮,備彈2×125發;7個外掛點,可選掛AIM-L9“響尾蛇”、AIM-7E“座雀”和“天空閃光”等空空導彈,對地攻擊時可掛載LP233反跑道子母彈,“寶石路”Ⅱ/Ⅲ激光制導炸彈和常規炸彈,以及“阿納母”反輻射導彈等空地導彈。翼展13。91米,機長16。72米,大起飛重27215千克,最大載彈量9070,最大平飛速度(高空)2。1馬赫,最大巡航速度0。9馬赫,實用升限15000米,作戰半徑833~1390千米,轉場航程3890千米。 該機主要用于攻擊地面和海面目標,進行近距空中支援和戰場縱深遮斷任務,也用于制空、截擊和偵察電子對抗任務。 主要特點:(1)速度范圍寬;(2)起飛滑跑距離短;(3)超低空高速突防和全天候作戰能力較強。  海灣戰爭中,“狂風”戰斗機第一次參加實戰:英國派出 30 多架,意大利派出 8 架,另有沙特20余架,阿曼8架。“沙漠風暴”行動第一天,英、意、沙特的“狂風”攻擊機即全部出動,突襲了伊拉克空軍機場,科威特境內伊軍導彈和彈藥庫等目標。但戰爭頭兩天英國就損失了2架,意大利也損失1架。戰爭中多國部隊的“狂風”戰斗機的損失總數達8架,7架是被伊拉克地面防空炮火擊落,損失多名飛行員,是作戰中損失最多的機種。以致英國駐海灣地區空軍司令德拉比利埃少將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狂風”實施低空轟炸。這也表明,設備復雜、造價較高的多用途戰斗機實施對地攻擊的優勢并不明顯。不過,“狂風”戰斗機的載重較大,機載設備較多,因而改進余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