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稱頌,有關他的典故,成語,名言,俗語很多,請各舉一個.
熱心網友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第
熱心網友
空城計
熱心網友
你真笨啊,在網上搜索“諸葛亮”不就什么都有了?
熱心網友
呵呵..有難度
熱心網友
有水平
熱心網友
有關諸葛亮智慧的典故:空城計;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俗語:死諸葛嚇走活司馬。
熱心網友
高手!
熱心網友
典故:諸葛亮七擒孟獲、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諸葛亮三氣周瑜成語:鞠躬盡瘁、三顧茅廬、舌戰群儒、開誠布公、七擒七縱、草船借箭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親賢臣,遠小人;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諸葛亮開口——盡是計謀
熱心網友
受任于敗
熱心網友
典故:諸葛亮七擒孟獲成語:鞠躬盡瘁、三顧茅廬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紀念古跡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游觀光者絡繹不絕。諸葛亮《前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諸葛亮《后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圣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后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后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后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悼周瑜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蒸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愿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蘭溪諸葛村)[注:應網友 武春森要求] 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譯文: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杰紛紛起兵,占據幾個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從弱小變為強大,不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制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的確不能與他較量。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了三代,地勢險要,民眾歸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孫權這方面可以以他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的北面控制漢、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連接吳郡和會稽郡,西邊連通巴、蜀二郡,這是兵家必爭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劉表不能守住,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占領的意思嗎?益州有險要的關塞,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漢高祖憑著這個地方而成就帝王業績的。益州牧劉玲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興旺富裕、國家強盛,但他不知道愛惜人民。有智謀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您既然是漢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義氣聞名于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想得到賢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據了荊州、益州,憑借兩州險要的地勢,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撫各族,對外跟孫權結成聯盟,對內改善國家政治;天下形勢如果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將軍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南陽、洛陽進軍,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出擊秦川,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么漢朝的政權就可以復興了。”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諸葛亮預言《馬前課》 相傳為諸葛亮于軍中閑暇時寫了一個《馬前課》,是預測天下大事的書。從字面上講,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馬前面占卜一課,即起卦的意思。諸葛亮的《馬前課》非常好破譯,每個朝代就一卦,這樣往下排就是了。 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其他很多預言書比較難破譯,因為它講歷史大事,有的時候一個朝代可能有很多大事,有的朝代大事要少一些,不規律。 《馬前課》 第一課 ○●●●●○ 中下 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 八千女鬼 證曰:陽陰陰陰陰陽在卦為頤 解曰:諸葛鞠躬盡瘁而死,后蜀漢后主降于魏 第二課 ○●○○●○ 中下 火上有火 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 江東有虎 證曰:陽陰陽陽陰陽在卦為離 解曰:司馬炎篡魏元帝都建康屬江東 第三課 ○●●●●● 下下 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 手終馬始 證曰:陽陰陰陰陰陰在卦為剝 解曰:五代始于司馬終于楊氏 第四課 ●●○●○● 中上 十八男兒 起于太原 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 證曰:陰陰陽陰陽陰在卦為解 解曰:李唐起于太原武□稱周 第五課 ○○○●●● 下中 五十年中 其數有八 小人道長 生靈荼毒 證曰:陽陽陽陰陰陰在卦為否 解曰:五代八姓共五十三年 第六課 ●○○●○○ 上中 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 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 證曰:陰陽陽陰陽陽在卦為兌 解曰:趙宋黃袍加身而立敵為金 第七課 ●○●○○● 中中 一元復始 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 爾西我東 證曰:陰陽陰陽陽陰在卦為井 解曰:元代共十主后各汗國分裂 第八課 ○○●●●○ 上上 日月麗天 其色若赤 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 證曰:陽陽陰陰陰陽在卦為益 解曰:朱即赤日月是明共十六主 第九課 ○●○●●● 中上 水月有主 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 相敬若賓 證曰:陽陰陽陰陰陰在卦為晉 解曰:水月有主是清也,古月是胡也,滿清十皇朝最后亡于宣統 第十課 ●○●○●● 中下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來無咎 證曰:陰陽陰陽陰陰在卦為蹇 解曰:豕后牛前辛亥也千人一口為和,五二倒置是民也朋者外邦也 第十一課 ○●○○●○ 中下 四門乍辟 突如其來 晨雞一聲 其道大衰 證曰:陽陰陽陽陰陽在卦為離 解曰:當朝之象也四門乍辟謂為門戶開放,酉年當期時無人再相信其道理故 第十二課 ●○○○○● 上中 拯患救難 是唯圣人 陽復而治 晦極生明 證曰:陰陽陽陽陽陰在卦為大過 解曰:當來之象也災難當頭之極,其時圣人出現救苦救難故 第十三課 ○●●○○○ 上中 賢不遺野 天下一家 無名無德 光耀中華 證曰:陽陰陰陽陽陽在卦為大畜 解曰:世界大同之象 第十四課 ○●○●○● 中下 占得此課 易數乃終 前古后今 其道無窮 證曰:陽陰陽陰陽陰在卦為未濟 諸葛亮兵法分:請到本頁下段下載《諸葛亮兵法》電子書 兵權 兵勢 逐惡 勝敗 知人性 假權 將材 哀死 將器 三賓 將弊 后應 將志 便利 將善 應機將剛 揣能 將驕 輕戰 將強 地 勢 出師 情勢 擇材 擊勢 智用 整師 不陳 厲士 將誡 自勉 戒備戰道 習練 和人 軍蠹 察情 腹 心 將情 謹候 威令 機形 東夷 重刑 南蠻 善將 西戎 審因 北狄 兵 權 原文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譯文 所謂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建立自己的威信的關鍵。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象一只猛虎,插上了雙翼一般,不僅有威勢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應變,占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象魚、龍離開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濤中奔馳嬉戲,也是不可能的。 將 材 原文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茍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唇,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后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于小戰,勇于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譯文 根據不同的將帥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將帥分為九種類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禮法規范部下的行動,對部下關懷備至,問寒問暖,與部下同甘共苦,這種將帥是仁將。二是做事能不只圖眼前消災去難,還有長遠打算,一絲不茍,不被利益所誘惑,寧愿為榮譽獻身,也不屈辱求生,這樣的將帥是義將。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氣凌人,功績卓著又不驕傲自大,賢德而不清高,謙讓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個性剛直又能包客他人,這樣的將帥是禮將。四是運用戰術高深莫測,足智多謀,身處逆境能轉禍為福,面臨危險又知逢兇化吉,這樣的將帥是智將。五是忠誠信實,對有功之人以重賞,以有過之人以重罰,賞罰分明,獎賞時不拖延,懲罰時不管對方的地位高下,這樣的將帥是信將。六是身手矯捷,沖鋒陷陣時快如戰馬,氣慨豪壯,斗志昂揚能勝千夫,善于保衛國家,又擅長劍戟,這樣的將帥是步將。七是能攀高山,走險地,馳馬如風,身先士卒,銳不可擋,撤退時在隊伍后面抵擋敵兵掩護他人,這樣的將帥是騎將。八是氣蓋三軍,所向無敵,對小的戰役小心謹慎不馬虎,面對強大的敵人則愈戰愈勇,這樣的將帥是猛將。九是遇見賢者虛心請教,對別人的意見從諫如流,能廣開言路,待人寬厚又不失剛直,勇敢果斷又富于計謀,這樣的將帥是大將。 將 器 原文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寢,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于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于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枧如室家,此天下之將。 譯文 將帥的氣質、氣度有不同,其本領、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覺他人的奸詐,看到事物潛伏的危害、禍端,被部下所信服,這種將領為十夫之將,可以統領十人的隊伍。如果早起晚睡,整日為公事操勞,言辭謹慎小心,能傾聽部下的心聲,這種將領為百夫之將,可以統領百人的隊伍。為人耿直又深謀遠慮,勇猛善戰,這樣的將領是千夫之將,可以統領千人的隊伍。外表威武,內心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個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別人的努力和辛苦,又能關心他人的饑寒情況,這種將領為萬夫之將,可以統領萬人的部隊。能舉賢能之人,進德修業不斷充實自己,連續不斷,為人忠誠、可信、寬容、大度,善于治理亂世,這樣的將領為十萬人之將,可以統領十萬人的部隊。能以仁愛之心待部下,又能使領國信服,曉天文,善處人際關系,知識地理,放眼四海之內,治家如同治國,治國如同治家,和諧圓滿,這樣的將領是天下之將,可以治理整個天下。 出 師 原文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齋三曰,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鋮于君。君持鋮柄以授將,曰:“以此至軍,將軍其裁之”復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日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兇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主于后,是以智者為之慮,男者為之斗,故能戰勝于外,功成于內,揚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孫矣。 譯文 從古至今,大凡國家遇有危難,國君會選拔賢德之人作將帥以解救國難。出征前,齋戒三日,進至太廟告祭列祖列宗,國君面南而站,將帥面北而立,太師雙手奉上大斧(權力的象征),國君接過大斧,手持斧柄授給將帥說:“從現在開始,部隊由您指揮。”然后,國君接著說:“作戰時,見敵人勢弱則進擊,見敵人實力強固則以退為主。不能因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輕別人,也不要因為自己意見獨特而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不可以憑借自己功績顯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質。部下還沒有坐下來休息時,身為將帥不能自己先坐下來休息,部下還沒有吃飯時,身為將帥也不要首先進餐,應該與部下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做到了這一切,手下的將士必會竭盡全力,敵人也一定會被打敗”。將帥聽完國君的訓命后,宣誓效忠,然后親自打開兇門,率軍出征。國君把出征的軍隊送到北門,向將帥乘用的車馬跪拜同時又說:“將在外,不受君命。從今天起,軍隊中的一切行動都由您來決策”。這樣,將帥就具有了絕對的權威,也可以使智謀之人為之獻策,使勇犯之人為之效命沙場。由此,可以百戰百勝,立下汗馬功勞,也能揚名于后世,福澤恩及子孫。 兵 勢 原文 夫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大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風氣調和。地勢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門幽洞,羊腸曲沃。人勢者,主圣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堅備。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聽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譯文 大凡將帥領兵出征要注意三種情勢: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戰爭勝利的基本因素和條件。天時,就是指天氣晴朗、氣候溫和適中,寒暑不烈,不旱不荒,天象正常,沒有不祥的征兆,這是有利于我方的自然因素。地利,就是指我方城墻高壘于險峻的地勢之上,有深溝、大河做天然屏障,地形復雜,深不可測,還有唯一的羊腸小路還曲折迂回。人和,就是君主圣明將帥賢達,三軍上下守禮守法,整齊統一,士卒個個都能效命沙場,糧餉充足,武器堅利。卓越超群的將帥如果能憑借天時,就地利,依人和,就可以所向無敵,大獲全勝。 智 用 原文 夫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故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譯文 將帥將兵出征想奪取戰斗的勝利,必須考慮到天候、戰機、人的素質這幾方面的因素,要順天候、得戰機、具備相應的戰斗力。所以在順應了天候、也具備了相應的戰斗力,但時機卻不成熟的情況下出兵是逆時,在具備了相應的戰斗力,有了成熟的戰機,但不具備天候條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順應了天候、抓住了戰機,但卻不具備士兵相應的戰斗力的條件下出兵是逆人。明智的將帥,領兵作戰是決不會逆天、逆時、逆人的。 自 勉 原文 圣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多語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譯文 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賢明之士則推崇自然法則,而有智慧的人則以效法古代的賢者為根本的立身之道。驕傲自大的人注定要失敗,狂妄荒廖的人則極易招惹禍患,夸夸其談的人很少有信議可言,只顧自我標榜的人對待他人則薄情寡義,身為將帥獎賞無功肯定會被部下離棄,懲罰無罪的人則肯定使百姓怨聲載道,喜怒無常的人,難逃滅亡的厄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