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印度洋海嘯實是人類一大災難,可貴的生命就消失十六萬五千人;六國財產受損數十億美元。各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就我國目前還處在人均收入為世界標準的低限條件下,政府和民間自發(fā)捐贈賑災款項就近八億元人民幣,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樂善好施之傳統美德! 但我國目前還處在發(fā)展中國家地位,十三億人口中占75%還處在生活的貧困線上:有多少人為謀三餐而頻于奔命;有多少學子交不起學費而輟學。近聞有許多高校學生因家境貧困,自入學后幾年來都不曾回過家(無錢買車票),這些學生居然也排在為海嘯捐款的隊伍中————。 為此,賑災印度洋海嘯?支肋國內貧困等?熟輕熟重?誰先誰后?

熱心網友

從國內實際情況來看,扶貧當然很重要。但從國際環(huán)境來說,對海嘯災區(qū)的捐助也是不可忽視的。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國家,東南亞幾國和中國的利益密切相關。國際社會、受災地區(qū)不會看你的國家有多少貧困人口,只會看你出了出少錢。中國雖說捐款近十億,但想過沒有,折算成美元后又是多少?國際社會可一向是以美元作為單位來衡量的。據我所知,這次捐款好像是日本排在第一位,美國次之(中國好像排在第六位),而這兩個國家一直都是影響中國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如果我們連家門口的人都爭取不到,更不用說什么其他國家了。難道我們永遠局限于那些第三世界亞非拉的小國,窮國?中國貧困人口仍有很多,所以才要發(fā)展經濟建設。而只靠我們自己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積極與外界聯系,吸引外資,技術,人才......而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所以我認為在捐款問題上中國的做法還是可取的。至于里面所存在的某些政治原因,暫略。